尼克斯队名的由来,还要追溯到17世纪的时候,荷兰移民来到新大陆,即如今的纽约。当时的荷兰移民习惯穿着一种把裤腿卷起一直到膝盖以下的裤子——即灯笼裤(Knickerbockers),这些人在日后被叫做“尼克斯旧货商”,或者“尼克人”。1809年,著名作家华盛顿-欧文在撰写具有讽刺意味的《纽约历史:从世界开端至荷兰王朝完结》一书中,用了笔名戴德里奇-尼克波克(Diedrich Knickerbocker),算是正式在纽约可参考文献中使“Knickerbocker”一词有了参照。欧文书中的“Knickerbocker”指代那些先辈是荷兰移民的纽约人。
借着欧文这本书的发行,荷兰移民“尼克斯旧货商”的形象开始与纽约市划等号。19世纪末20世纪初纽约最受欢迎的标志性装扮就是“灯笼裤大叔”式:棉质的假发,三角帽,带有皮带扣的鞋子,当然还有灯笼裤。与此同时,“Knickerbocker”又一次扩展为指代与纽约相关的一切任何事情,从著名啤酒厂牌到1938年的百老汇音乐剧《荷兰人的假期》(主演沃尔特-哈斯顿,著名歌曲‘九月之歌’),以及著名社会流言专栏作家薛利-尼克波克(毛里-保罗和伊戈尔-卡西尼的笔名)和苏西-尼克波克(艾琳-梅尔的笔名)。
1845年,“Knickerbocker”一词首次出现在体育届,亚历山大-卡特怀特开办的棒球队来自曼哈顿区——同时也是历史上首支棒球队——取名为“纽约尼克波克队”,或者是“尼克波克9号队”。球队即便是在1846年迁至新泽西州霍博肯的Elysian Fields,Knickerbocker这个队名也一直跟着这支棒球队。(曾任这支棒球队总经理的凯西-斯腾吉尔说:“很高兴能成为尼克波克队的总经理。”他在1961年出任刚成立的纽约大都会队总经理)。
这样一来,Knickerbocker这个名字就成为了纽约历史中一个多世纪以来的重要组成部分。1946年夏天美国篮球联赛(BAA联盟,Basketball Association of America)成立,纽约即将开办球队,球队取名问题由俱乐部的创始人,传奇人物内德-艾里什最终决定。弗莱德-伯德斯塔生前曾任职纽约麦迪逊广场花园球馆行政主管多年,他于1999年去世,生前他曾这样回忆说:“球队的名字是从一顶帽子中得来的。一天,许多人坐在办公室中开会,艾里什、(广告主管)莱斯特-斯科特以及其他一些球队工作人员都在其中。我们每个人都把自己的想法放进帽子里,随后大家一齐摊开,结果大多数人都取的是Knickerbocker,源于“灯笼裤大叔”,纽约市的象征。随后我们将它简化为尼克斯(Knicks)。”
同样也是为了保持纽约的传统,尼克斯队的队服颜色一直以来(只有1979-80赛季至1982-83赛季是例外)是由橙色、蓝色和白色组成——纽约市的官方色彩。(李莱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