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关怀走进华东师范第一附中 加里纳利校园秀绝学

2011年05月24日 11:20:45NBA官方微博

  北京时间5月23日,刚刚完成季后赛征程的丹佛掘金队前锋达尼罗·加里纳利跟随NBA关怀行动来到了上海知名中学——华东师范第一附属中学,并用一堂高水平的篮球训练课和近距离的精彩互动回馈了这些热爱篮球、热爱NBA的学生球迷。

  下午15:50,加里纳利抵达华东师范第一附属中学。此时,校队球员已经开始热身。来到篮球馆后,加里纳利仔细观看了队员的训练情况,15分钟后,这位曾被誉为意大利最具天赋的篮球运动员来到场地中央,组织起一堂实用的训练课。防守、罚篮、单手投篮……每个训练项目加里纳利不仅亲自示范、讲解,更针对队员各自的问题逐一纠正。将自己对篮球的理解倾囊而授的同时,加里纳利还十分注重训练课的气氛,例如,若投篮不中则需做10个俯卧撑,还要请队员们在一边把关计数;而表现出色的队员,他则会击掌相庆,以示鼓励。训练间隙,他还不时发出“怪声”,做些搞笑动作,整堂训练课内容十分丰富,充满了乐趣。

  这位NBA“教练”不仅在技术上指导球员,还在现场大秀球技。加里纳利先是在三分线外展示了他百步穿杨的射术,而后又做了从罚球线退至中圈的连续投篮,最后他还奉献了几记劲爆扣篮,赢得校队球员一片喝彩,使整个活动完美收场。“加里纳利太厉害了,今天太过瘾了!能这样近距离接触NBA球星我感到十分高兴,这让我们更加喜爱篮球了!”一位校队球员兴奋地说。

  结束训练之后,加里纳利和校队成员们共同合影留念。学生们还送给他一份特殊的礼物——写有“我爱篮球”的书法牌匾。“这些孩子们打得不错,我能看出他们平时训练都很努力,也能感受到他们对篮球的喜爱。”加里纳利评价说,“他们让我看到了几年前我努力在做的事情。”与此同时,加里纳利认为NBA关怀行动非常具有意义,他说:“NBA关怀行动是NBA活动中最特别的部分,它在球员和球迷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使球员们能够更好地与球迷沟通,我很喜欢参加这样的活动,也希望以后能有更多机会参加这样的活动。”

  概况

  “NBA关怀行动”是联盟基于NBA长久以来对美国及世界各地重要社会事务的重视而设立的社区公益活动。通过这项多方位的活动, NBA联盟、NBA球队及球员将为慈善机构筹募善款1.45亿美金, 为社区贡献超过1千4百万小时的志愿服务,并建立500多个学习与娱乐中心。

  NBA关怀行动在中国

  “NBA关怀行动”在中国与中华慈善总会、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特奥会以及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全国及全球性的机构合作,支持教育,青少年与家庭发展, 以及健康生活等项目。自2004年以来,“NBA关怀行动”在中国已组织或者参与了逾60个社区关怀活动,涉及教育、健康生活及篮球草根活动推广等领域。作为NBA和中华慈善总会携手合作重建四川灾区的一部分,“NBA关怀行动”计划于三年内致力建设更多的学习与康乐中心。今年,NBA再次承诺,帮助青海玉树灾区的重建工作。

  教育

  生活、学习或康乐中心

  ·         自2005年10月起,NBA已在全球各地一共建造了超过500个学习与娱乐中心。美国境外的中心有60所,其中在中国有23所,坐落于北京、成都、广州、呼和浩特、汕头以及上海

  ·         都江堰青城山高级中学 – 篮球场(2010)- 在奥神国际篮球慈善赛期间,捐赠了四个全新的篮球场

  ·         北京朝阳区春风小学 – NBA关怀行动学习与康乐中心 (北京)(2009) - 在2009年的NBA中国赛期间,捐赠了一个全新的篮球场

  ·         北京朝阳区弘善小学 – NBA关怀行动学习与康乐中心 (北京)(2009)- NBA与丰田和中国青少年基金会捐赠了一个全新的图书馆和电脑室

  ·         北京朝阳区弘善小学 – NBA关怀行动学习与康乐中心 (北京)- NBA与丰田和中国青少年基金会捐赠了一个全新的篮球场

  2005 – 2008:分别在北京、上海、广州和成都修建了NBA关怀行动学习与娱乐中心

  篮球无疆界

  ·         篮球无疆界是联盟的篮球及社区活动,它融合了篮球训练和针对重要社会题材的教育项目。训练营由现任及前NBA球员与教练人员担任教练,透过运动提倡友谊、健康生活及教育。篮球无疆界已经4次在国内举办,参与的青少年来自18个国家与地区

  ·         篮球无疆界4次来到中国(北京和上海):2005、2006、2007和2009

  ·         NBA球员与传奇巨星都参与到了篮球无疆界的篮球训练办和社区外展活动中。参加的球员有:姚明、托尼-帕克、布兰顿-拉什、斯科蒂-皮蓬及迪肯贝-穆托姆博等

  ·         社区外展活动:

  2009年,我们在首都奥林匹克中心举办了特奥会篮球训练班的活动。同时,球员和教练还参与了在弘善小学举办的社区服务活动,与同学一起阅读图书,并举办了NBA FIT 篮球训练班;2007年,我们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及球员共同举办了社区活动,为来自不同慈善组织的儿童提供帮助。这些慈善组织旨在为受艾滋病影响的儿童和家庭提供帮助;2005年,来自清华大学及其他组织的工作人员为营员举办了预防艾滋病的宣传活动。

  卫生及健康

  艾滋病预防及教育

  2007

  姚明为国际劳工组织(ILO)的反歧视艾滋病拍摄海报。国际劳工组织进行为期三年的平等就业机会宣传项目,又在广东、云南及安徽积极保护民工权利。该项目一共刊印和分发了一万张海报。

  2005

  姚明及魔术师约翰逊演出的艾滋病预防慈善广告,同时也有一系列的海报、广告版,由NBA、艾伦戴蒙德艾滋病研究中心及中国卫生部合作而成。2005年12月,NBA在国内的艾滋病预防宣传工作获得中国卫生部颁发的“2005最佳提倡艾滋病预防媒体大奖”。

  中国牛奶爱心行动

  2007年1月,NBA关怀行动成为蒙牛促进的中国牛奶爱心行动的合作伙伴之一,该行动旨在为国内学生提供免费牛奶。至今,在20省份中一共有1,000所学校已经受惠。该项目的始创单位包括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央视经济频道、国家公众营养及发展中心、人民日报经济版、蒙牛乳业集团。2007的夏天,德怀德‧霍华德、克里斯‧杜洪还有NBA传奇巨星乔治‧格尔文在中国担任牛奶大使,参与一系列的送奶活动。

  基层篮球活动

  少年NBA

  少年NBA挑战赛是一项由安利纽崔莱冠名赞助、针对7-12岁儿童展开的篮球活动。2010年,此活动第五年来到中国,不仅造访了深圳、上海和北京,还延伸至台北。延续往年健康、阳光的风格,以有趣、互动及支持基层篮球运动发展为重点全面展开。

  安利纽崔莱少年NBA挑战赛将分为四个阶段:技术挑战赛、城市训练营、总决赛及NBA全明星之旅。

  有23,000儿童报名参加了2010年的少年NBA技术挑战赛,其中许多儿童是由家长陪伴同行。孩子和家长接受了关于篮球技术及健康生活知识的互动趣味讲座。

  德怀特-霍华德和罗伯特-霍里参加了这个活动。他们不仅向孩子们传授了篮球技能,还展现了“STAR”素质:体育精神、团队精神、积极的态度及互相尊重。龙腾队最终战胜了虎跃队,12名最终获胜的队员将被邀请前往美国洛杉矶亲身体验2011NBA全明星赛。

  首届少年NBA中国活动于2005年9月21日至12月12日在全国15个城市展开,全国总冠军南京第九中学代表中国在2006年2月出席在美国休斯顿举行的2006 NBA全明星周末。除了由NBA传奇球员罗伯特‧里德接待以外,他们也跟少年NBA美国队打了一场比赛。少年NBA技术挑战赛2006于6月17日到9月24日共到访了15个城市,训练营暨总决赛于10月3至6日在广州体育学院举行,来自15个城市的80名小球员参与由NBA传奇巨星,中国少年NBA大使阿兰‧休斯顿及两名由美国远道而来的少年NBA教练主持的篮球训练营。在总决赛中来自长春及广州的10名选手胜出,并于今年2月前往美国拉斯维加斯亲身体验NBA全明星2007,对阵少年NBA美国队。长达15个星期的少年NBA活动接触人次超过120万。

  NBA其他公益活动

  中国地震重建工作

  四川地震发生后,NBA与红十字会合作,帮助灾区重建工作。NBA家庭透过红十字会捐赠超过500万美金,包括姚明成立基金所捐赠的200万美金,用以支持国内学校的重建。2008年,在北京举办NBA中国赛上,NBA承诺向中华慈善总会捐赠 善款700万元人民币,支持四川震后三年的重建工作。

  2010年4月,为了帮助灾后重建,NBA中国决定向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捐款10万美元,用于社区外展活动 —— NBA关怀行动,以帮助最近在青海地震灾区的学生。捐助善款是NBA帮助受灾地区学生的方式之一。NBA中国将与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合作,为损失惨重的灾区学生提供资金援助。

  姚明纳什慈善赛

  2007年9月,姚明、纳什联同7位NBA球员在北京上演一场慈善比赛。本次义赛募得善款250万,分别用于西部希望工程修建学校;帮助新疆柯尔克孜自治州的贫困女童;改善西部残障儿童的生活条件;并与智行基金会合作,帮助艾滋病儿童。该基金会也支持残奥会及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

  2010年7月,姚基金慈善之旅在北京和台北拉开帷幕。球员史蒂夫-纳什、巴朗-戴维斯、布兰顿-詹宁斯等众多美国篮球巨星、中国国家男子篮球队、上海大鲨鱼队及台湾啤酒队(台湾SBL明星队)都参与了一系列慈善活动。“2010姚基金慈善之旅”由姚基金发起,中国篮球协会、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北京市体育局共同主办,北京众辉国际体育管理有限公司和北京市体育局竞赛管理中心承办。本次慈善之旅所募集到的所有善款,都将进入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的姚基金帐户,用于帮助贫困地区青少年的公益项目。